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下设地理科学、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环境科学等三个本科专业,涵盖地理教育、规划设计、环境治理、旅游管理和空间信息技术等领域。2020年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获批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2022年地理科学专业通育部师范类专业二级认证,现有全日制在校本科生1069名。

学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学促进,以教促改,学风优良。学生通过“做中学”、“河小禹”、“红旅创意”和科普教育等多维度培养实习实践和创新创业能力,近3年专业获相关省级及以上各类学科赛事奖项130余项。

学院注重师资队伍建设,打造一支教学水平较高,科研能力较强,职称学历结构日趋合理的师资队伍。现有教职工64人,高级职称和博士学位专任教师占比均大于60%,硕士生导师15人,福建省高层次人才8人,泉州市“桐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2人,聘请长江学者、国家级教学名师等领域知名专家讲座教授8人。

学院坚持教学科研并重。近3年来,建设省级一流课程10门,获批省校各级教改项目20项,发表教改论文11篇。科研成果突出,承担国家自然基金课题7项、省市科研课题200余项;发表相关学术论文近300篇,授权发明专利10余项;著作5部,行业标准1项。

学院建有资源与环境实验教学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农村环境整治与资源化利用福建省高校重点实验室、福建省高校新工科共建共享实践平台,未来乡村研究院、环境科学研究所、资源流动与环境健康研究所和河口海岸带研究所等教学与科研平台。

学院坚持走“以服务求支持,以贡献谋发展”的发展道路,紧紧围绕社会经济的发展需求,坚定不移地走应用型本科办学道路。学院深入产学研融合,不断拓宽办学口径,学院与泉州市生态环境局共建泉州市大气环境监测超级站、与高科环保工程集团有限公司合作共建校企联合实验室。拥有戴云山国家自然保护区等校外实践基地30余处,涵盖了学院专业主要研究方向,为学院师生的实习实训活动提供了良好的校外学习平台。

当前,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为建设特色鲜明的一流应用型大学做出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