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citygroup太阳集团化工与材料学院简介

文章发布日期:2025-04-17 发布者:

化工与材料学院源于1958年成立的泉州大学化学科,面向泉州乃至福建区域石油化工、轻纺化工、新材料、生物医药等产业和化学教育的需求,培养高素质应用技术型人才。

学院下设化学工程与工艺系、制药工程系、材料化学系和化学系四个教学系,基础化学实验中心和仪器分析检测中心两个中心,包括化学、化学工程与工艺、制药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材料化学(闽台合作)5个本科专业,与福州大学、福建农林大学、福建师范大学、福建理工大学联合培养材料与化工专业硕士,在校本科生1314人

【学科与专业建设】材料与化工入选省一流应用型建设高校主干学科;化学工程与技术入选省应用型学科;化学工程与工艺入选国家一流专业、省一流专业、省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试点专业、省高等学校服务产业特色专业;材料化学入选省一流专业、省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试点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通过教育部工程认证,化学专业通过教育部师范类二级认证。2024年9月,我校首次进入ESI全球前1%行列,其中化学和工程学科首次进入ESI全球前1%。

【师资队伍】现有教职工92人,其中专任教师72人。 专任教师中,有教授15人、副教授34人,博导5名、硕导 30名,具有博士学位教师比例占87.5%。高层次人才包括:国家特聘专家1人、福建省高校领军人才1人、福建省百千万人才1人、福建省“雏鹰计划”青年拔尖人才2人、闽江学者11人等;有福建省本科教学团队1个,福建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2个。还从企业聘任兼职教师32人,师资力量雄厚。

教研教改拥有国家一流课程1门、省级精品课程(含一流课程等)23门;国家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案例库1项、省级新工科教育优秀案例1项;获批省级教改项目8项(其中重大项目3项)、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创新联盟研究课题1项、教育部育人项目2项,发表教改论文51篇;获校级以上教学成果奖8项。

学院高度注重产教融合培养,与中化泉州石化有限公司、福建联合石油化工有限公司、福建百宏集团、安踏(中国)有限公司、恒安集团、恒申集团等多家行业龙头企业共建了“绿色化工新材料产业学院”,获批首批省级现代产业学院建设项目。面向企业个性化需求,实施企业深度参与的“3+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显著提升了毕业生的工程实践和创新创业能力。

【平台建设】建有绿色环保功能鞋材、海水利用与资源保护、生物纳米材料、高端精细化学品等10个研究团队。产学研合作获批福建省轻纺化工绿色过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福建省绿色环保功能鞋材工程研究中心、福建省轻纺化工清洁生产产业技术开发基地、化工材料绿色纳米技术福建省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石墨烯基聚合物功能涂层福建省高校工程研究中心、福建省轻纺化工新材料重点实验室、福建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化学实验中心”、福建省化工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福建省省级产学研合作示范基地等9个省级平台,共建泉州师院--中化泉州能源科技研究院等15个校企联合研发中心。

拥有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台式扫描电子显微镜、拉曼光谱仪、电子能谱仪、X-射线衍射仪、核磁共振波谱仪、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等大型分析检测设备,实验室面积超过1万平方米,仪器设备总额7000多万元,实验室硬件条件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科技创新】近五年,获批各级各类纵向科研项目81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福建省重大科技专项1项、福建省杰出青年基金项目1项、省市“揭榜挂帅”项目6项,横向项目48项,科研经费总额3397.4万元;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论文146篇(其中SCI收录 107篇,在国际顶级期刊《Nature》子刊:《Nature Communications》在线发表2篇);授权专利102项,实现技术转让金额414万元;获福建省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项,福建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福建省青年科技奖1项。

学院瞄准地方产业需求,发挥自身特色和优势,通过“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开发出包括:“发泡SEBS鞋材的开发和产业化”“印染综合废水深度处理及零排放技术”“牡蛎壳的资源化开发和利用”“面向海洋工程装备的石墨烯重防腐涂料”等系列行业共性技术和关键材料,并实现成果转化43项,为企业新增产值25亿元以上,为石化产业转型升级做出了贡献。